用户注册
  您现在的位置是:法律家 > 中国法学多用途教学案例库 > 法学案例教学论文 > 正文

法学案例教学论文

犯罪心理学案例教学探讨
王迎春、扶斌      2015-01-12 00:00:00.0    浏览1563
案例教学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以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将学习者引入教育实践的情境中,通过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多向互动、平等对话和积极研讨等形式,从而提高学习者的决策能力和行为能力的一系列教学方式的总和。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案例教学具有学习主体的参与性、教学内容的实践性等特征,是实践教学的有效形式之一。对公安院校的犯罪心理学课程来说,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引入案例教学,对该课程的案例教学特点、案例编制和组织实施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犯罪心理学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一)深刻揭示犯罪心理运行规律心理活动看不见,摸不着,具有内隐性。与普通人的心理相比,犯罪人心理的内隐性表现为犯罪人在罪前、罪中和罪后(包括审讯过程)总是千方百计地掩饰其心理活动。同时,犯罪心理成分又是十分复杂的,包括认知心理、动力心理、个性心理、情境心理状态和物证材料。这给犯罪心理的研究带来了困难。但是,犯罪人的犯罪心理一旦产生,总是会通过一定的方式表现出来,如言语、表情和行为。犯罪心理的研究就是通过其外显的行为和后果来实现的。无论是对犯罪者的心路历程、动机、情绪、潜意识的感知,还是对犯罪者的人格、智能、心理疾病等的理解,着眼于犯罪者的行为表现,采用回溯的方法我们就可以达到认识它的目的。为此,采用案例教学法,将注意力集中于现实的犯罪心理现象,精心选择案例,有效组织沟通交流,就能深入揭示案例中所隐含的犯罪心理规律。
(二)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公安院校的一门重要学科,犯罪心理学的价值不仅是体现在理论方面对犯罪心理现象进行诠释,更为重要的是在打击、预防犯罪中具有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深切体会到,来自于文学和影视作品的影响,许多学生对犯罪心理学具有浓厚的兴趣,但如采用传统的长篇系统讲授理论的灌输方式,学生往往会对学习犯罪心理学的应用价值产生质疑。因此,以学生对犯罪心理学案例所具有浓厚兴趣为突破点,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案例分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案例讨论和分析中加深对犯罪心理学实践意义的把握。
(三)加强犯罪心理学的学科建设,提升学科地位在我国,比起心理学其他分支学科,犯罪心理学的发展还未达到成熟的水平,不仅表现为犯罪心理学理论不够理想,如同20世纪80年代潘菽先生曾说过,犯罪心理学应该加强心理学的理论基础,而且还表现为犯罪心理学缺乏大量的实证性的研究成果。当然,这是因为受到各方面主客观因素制约的结果。采用案例教学法,可以调动犯罪心理学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积极参与犯罪心理学案例的收集整理和研究。针对实践中新出现的犯罪,如网络犯罪、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恐怖组织犯罪、系列杀人犯罪、邪教组织犯罪、金融犯罪等,都需要在详实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其所反映的心理现象作出合理的、确切解释。根据犯罪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强调理论研究与注重应用相结合,有利于该学科建设。
二、犯罪心理学案例教学特点
(一)客观性和实践性
案例是为了一定的教学目的,围绕选定的一个或几个问题,以事实为素材,所编写成的对某一实际情境的客观描述。因此,案例具有客观真实性。犯罪心理学案例教学中的案例,取材于现实中发生的典型犯罪案例,如马加爵杀人案、杨新勇系列杀人案等。有时虽然为了某种需要而虚拟一些情节,但基本事实都是真实的,并且在案例描述中仅仅是原原本本地描述事实发生的情节和过程,一般都不加入案例编写者的评论和心理分析。
由于案例的客观性,决定了案例教学的真实性。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创设情景,根据自己所学的犯罪心理学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和思考,进而得出自己的结论。而且,犯罪心理学的案例教学不会直接简单地告诉学生案例背后所蕴涵的心理规律,而是让学生深入到犯罪案例的情景中,运用已有的知识,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得出自己的判断,作出自己的决策,实现从犯罪心理学理论到指导实践的转化,使学生在校园内就能接触并学习到大量的公安实战问题,弥补实践的不足和实际运作机会匮乏的缺陷。
(二)综合性和动态性犯罪心理学案例教学中的案例不同于举例教学中的例子,它的内涵较为丰富,一般包含犯罪心理产生的条件,时空环境以及犯罪现场所遗留的物证痕迹,甚至犯罪主体的成长背景和经历;案例在教学中承担了诸如运用知识、培养能力、进行品德教育等教学任务。这样,它的功能而不仅仅是应用例子来说明原理,或者让学生通俗易懂地知道如何运用此原理或加深对某一问题的理解。犯罪心理学案例教学将学生放在实际的犯罪场景中,在犯罪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让其通过对周围环境和事件本身的分析和互动,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同一案例的问题,不存在什么标准答案,也不刻意去追求唯一的一成不变的答案。犯罪心理现象是复杂的,由于条件的限制,如时间、空间、人力、物力等,对同样的情境和信息,不同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见解和不同的解决方法。一般情况下,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可从多种答案中得出一个大家公认的最佳答案。
(三)主动性和参与性
犯罪心理学案例教学是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学习、锻炼能力的一种手段,学生在整个案例教学活动中居于主要地位,而教师在整个活动中居于次要地位。教师的职责是精心选择、编写教学案例,并组织和指导课堂讨论,防止课堂讨论的气氛过于冷漠不发言或出现激烈争吵。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积极参与进来,独立自主地深入案例,认真阅读老师所提供的案例材料,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在讨论的时候,则积极发言,讲出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并与他人展开争辩。在犯罪心理学案例所描述的情境中,充分体验案例角色,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并在此过程中相互学习。
因此,犯罪心理学案例教学的目的就在于运用案例,启发学生独立自主地去思考、探索,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启发学生建立科学思考问题的方法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使他们能够站在一个较高的视野和角度来看待问题,而不在于让学生死记硬背什么东西,这就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
三、犯罪心理学案例教学的原则
(一)结合实战,注重典型学习犯罪心理学的目的最终是为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提高教育效果。在案例的收集上,强调第一手资料,为此,我们可以通过深入实际、关注公安法制报道、相关经验交流等多种渠道获取到有代表性的犯罪心理学新案例,并辅助一些实物或影像资料来展示和创设情景。而且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学生掌握了犯罪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础上,结合侦查、审讯、治安盘查等公安实践活动进行犯罪心理分析。如根据案子的物态痕迹,要学生运用心理分析的侦查技术,对嫌疑人的犯罪心理痕迹进行分析;
根据访谈对象(与案件无关人员、被害人、证人等)言语的或非言语的表现,对其心理特点进行分析;根据不同的案情,如何运用心理战术进行侦查抓捕等。公安院校的犯罪心理教学应该紧密结合公安实战,一般来说,越是典型的案例,揭示的犯罪心理规律就越是深刻,蕴涵的道理越是具有回味感,其普遍意义也就越大。也就是说,越典型的案例,越具有激发学生潜在兴趣的可能性,有利于学生进入角色体验与情景体验,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实践经验与理论知识的结合。
(二)尊重事实,突出主题犯罪心理学的案例编制必须尊重事实,不能虚构。
好的犯罪心理学案例,重要的是对实践中犯罪情境的真实的描述。只有发生于实际中的真实的犯罪“故事”,才有可能引起学生的感情上的共鸣,吸引学生进入到犯罪心理学案例情境中去;而一旦学生发现这个案例是杜撰或者编造的,必然会丧失对案例教学的兴趣和信任感。因此,我们应该围绕所遇到的犯罪心理的焦点问题,对有关情况作真实的描述,不要按主观意图随意删改让事实去迎合预定的主题,同时,不要轻易把自己的观点表露在案例的叙述过程中,使学生能够以案例当事人的角色身份,深入到犯罪案例的具体情境中去思考问题、寻求更佳的解决问题的途径。
当然,尊重事实,并不是说犯罪心理学的案例仅仅是对有关问题作纯粹的描述,并不是说案例编制者心中没有明确的观点。相反,犯罪心理学的案例编制可以进行适当加工,其目的是为了突出案例所要揭示的主题。无论是对原始材料的筛选,还是对案例素材的加工整理,在明确一定的主题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把犯罪心理学的问题寓于情节之中,本质寓于现象之中,答案寓于故事之中,努力把案例中涉及的人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关键事件的脉络等交代清楚,力求做到主次分明、繁简合适、虚实得当。
(三)信息充分,注重“现象”好的犯罪心理学案例能够引起学生进行批判性和分析性的思考,以便对问题及其潜在的解决方式进行评估。因此,犯罪心理学案例中应当包含有足够的、能够赖以进行深入分析的相关信息。如果教学案例信息量太少,只能导致肤浅的思考,甚至使学生遭遇无法得出结论的挫折。因此,在选择犯罪心理学案例时,确实需要把案例中是否提供了丰富的相关信息作为一个选择标准。编制者应该始终明确本案例的主题;案例分析者应该获取的信息;
案例分析者已有的相关信息或知识。犯罪心理学所选择的案例,应当让学生产生一种搜寻、评价和运用信息的冲动,让学生感觉到,如果不从案例中搜索相关信息,就难得出什么结论,或者即使勉强得出结论,也没有什么实际的价值。有时,甚至是为了使问题变得复杂一些,也可加入一些无关的信息。但整个案例也应力求做到条理性、逻辑性,以免信息过于繁杂走向另一个极端或偏离所要分析的主题。
犯罪心理的分析往往通过犯罪行为表现及其后果以及犯罪人的活动产品(诸如犯罪人的日记、交待材料等已经形成的东西)着手,分析其背后隐藏的犯罪心理因素和活动规律。因此,在犯罪心理学的案例编制过程中,应提供犯罪心理的系列相关“现象”,如有关于犯罪现场的信息,包括犯罪手段、反侦查手段、犯罪现场布置、凌乱程度、痕迹物证的遗留情况、侵害客体的空间、体积、重量、数量、犯罪工具的使用情况、熟练程度、犯罪后果等。
这方面的信息越丰富,就越能详尽地描绘犯罪者的特点和心理活动规律。
四、多种呈现,情景生动犯罪心理学的案例呈现方式多种多样,可根据案例内容、既有条件、学生的准备情况等方面进行布置,并在呈现的同时,对学生提出教学要求。
如当堂叙述案例让学生记录;简单地将事先印制的案例,以文字材料的形式发给学生,让其准备;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案例投放到屏幕上;事先将案例材料印发给学生后,让一个或几个学生在课堂上向大家讲述案例等。
无论以何种方式呈现,为了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如同影视作品的问题或悬念运用一样,犯罪心理学的案例教学还应注意的一个问题是要善于设置具有矛盾的、复杂的问题情景,以生动的实例向学生提供若干特定的情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模拟犯罪心理现象中的现实问题。
 
参考文献:
 
[1]张保平.犯罪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1
[2]孙军亚.案例教学[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1
[3]张家军,靳玉乐.论案例教学的本质与特点[J].中国教育学刊,2004,(1).1
  • 公众用户指南
  • 法律专家用户指南
  • 特色服务
  • 客户服务
  •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法绿家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客服电话:4000066148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广义街5号广益大厦9层 邮 编:150000 E-mail:lawfae@163.com 传 真:(010)83113702
全部版权保留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49563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397-1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10190号
法律家官方微信二维码